历史上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主要有哪些

2019-06-08 13:04发布

谁历史好?问个问题,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土地改革政策都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现在,能列举出来吗

谁历史好?问个问题,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土地改革政策都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现在,能列举出来吗
10条回答
无问
2楼-- · 2019-06-16 05:33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查看更多
孔令东
3楼-- · 2019-06-16 00:03
时期阶级政策 意义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平均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它空想的,无法实现。辛亥革命前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政策。 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过渡时期土地改革政策: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政策:积极发展稳步发展的方针,自愿互利的原则,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十年建设时期(实际时间1958—197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政策典型例题: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典型例题: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变革或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提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和积极性。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查看更多
魔头
4楼-- · 2019-06-15 23:12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8日发布《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12)》,蓝皮书系统地总结和评价了2012年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化和执行情况,汇聚了一年来土地政策研究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和调研报告。[1] 内容包括政策评价篇、地方创新篇、理论研究篇和调研报告篇四部分。蓝皮书透露,明年土地政策将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加快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政策评价篇对2012年土地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土地规划、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地价地权管理等专项政策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并对未来政策走向作出预判;地方创新篇选取部分地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对其土地政策创新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理论研究篇重点从理论层面对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完善政策的建议;调研报告篇汇集了2012年部分优秀的土地政策调研报告,为完善土地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依据。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郑凌志在会上指出,蓝皮书对2012年主要土地政策进行了回顾:2012年,土地管理政策继续延续“十一五”期间的主线,在严格保护耕地、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些地方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开展了许多制度创新,推动了土地政策的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一)严格保护耕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二)加强土地市场建设,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三)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加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四)推进土地管理法修改,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五)多方开源,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土地供应量。同时,蓝皮书对2012年的土地政策进行了评价,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保障民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二)在促进了城乡统筹过程中,保护农民利益;(三)注重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蓝皮书也对2013年的土地政策作出了判断:2013年的土地政策将延续2012年的方向,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等方面着力。土地制度改革一个可期的方向,首先是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等。此外,允许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参与城镇经营型项目的开发,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办法,合理确定国家、地方政府、集体和个人的收益分配比例等,也是改革热点。同时,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开发利用也是政策的重点。[2]
查看更多
布郎
5楼-- · 2019-06-16 03:29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查看更多
熊学良
6楼-- · 2019-06-16 08:00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8日发布《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12)》,蓝皮书系统地总结和评价了2012年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化和执行情况,汇聚了一年来土地政策研究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和调研报告。[1] 内容包括政策评价篇、地方创新篇、理论研究篇和调研报告篇四部分。蓝皮书透露,明年土地政策将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加快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政策评价篇对2012年土地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土地规划、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地价地权管理等专项政策进行了回顾和评价,并对未来政策走向作出预判;地方创新篇选取部分地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对其土地政策创新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理论研究篇重点从理论层面对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完善政策的建议;调研报告篇汇集了2012年部分优秀的土地政策调研报告,为完善土地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依据。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郑凌志在会上指出,蓝皮书对2012年主要土地政策进行了回顾:2012年,土地管理政策继续延续“十一五”期间的主线,在严格保护耕地、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些地方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开展了许多制度创新,推动了土地政策的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一)严格保护耕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二)加强土地市场建设,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三)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加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四)推进土地管理法修改,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五)多方开源,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土地供应量。同时,蓝皮书对2012年的土地政策进行了评价,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保障民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二)在促进了城乡统筹过程中,保护农民利益;(三)注重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蓝皮书也对2013年的土地政策作出了判断:2013年的土地政策将延续2012年的方向,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等方面着力。土地制度改革一个可期的方向,首先是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等。此外,允许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参与城镇经营型项目的开发,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办法,合理确定国家、地方政府、集体和个人的收益分配比例等,也是改革热点。同时,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开发利用也是政策的重点。[2]
查看更多
何首乌
7楼-- · 2019-06-16 01:04
时期阶级政策 意义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平均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它空想的,无法实现。辛亥革命前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政策。 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过渡时期土地改革政策: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政策:积极发展稳步发展的方针,自愿互利的原则,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十年建设时期(实际时间1958—197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政策典型例题: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典型例题: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变革或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提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和积极性。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查看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相关问答